7月贵州江口村,青山环绕,绿意盎然。一支由贵州农业职业学院11名青年学子组成的“乡韵绘新·青耘服务”队,带着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,深入铜仁市玉屏县江口村,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他们以科技为笔,以文化为墨,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支年轻的队伍以“环境整治标准化、数字乡村场景化、文化传承活态化”为核心,在乡土间注入“环境焕新、科技赋能、文化铸魂”的青春动能。
一、科技赋能:无人机绘就乡村新图景
“多光谱扫描让村中地图变得更加清晰了!”江口村黄主任看着无人机生成的三维模型,连连赞叹,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。队员们操控的无人机在碧空下划出优美的弧线,将400公顷土地的肌理细致呈现。那些曾经模糊的田界变得清晰可辨,为《贵州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办法》的落实提供精准依据。在建材园区上空,无人机“火眼金睛”准确捕捉到扬尘源头;在红色教育基地,三维建模技术让革命遗址焕发数字新生,队员们探索“线上云游+线下研学”的新模式,让红色资源“活”起来。
二、环境焕新:数字台账助力村容提升
走在江口村的道路上,队员们发现部分路段存在破损问题。他们迅速行动,运用无人机建立450平方米的道路网格化管护台账,为村里提供科学的整治依据。在谢家桥水库下游河道,队员们手持铁钳清理漂浮物,8天累计疏通河道1.2公里、清运垃圾0.04吨,严格落实文件要求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。为提升村容村貌,实践队成员们绘制3.78平方米的垃分类主题墙绘,用生动的画面向村民传递绿色理念,成为政策宣传的“无声课堂”。
三、文化铸魂:红色基因代代传
在田冲红色记忆展馆,泛黄的照片诉说着17位青年参军报国的往事。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整理史料,将冲锋号的回响转化为数字音频,让红色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下去。入户宣讲时,他们编创朗朗上口的“三包政策口诀歌”,入户发放“明白卡”51份,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、更入人心。
四、青春收获:乡土成长展担当
经历短短几天的实践,队员们不仅用专业知识服务了乡村,更在乡土中收获了成长。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,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。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,更需要年轻人的创新和担当。
这次实践不仅是学子们的一次历练,更是青春科技与乡村变革的完美碰撞。他们用无人机测绘、数字台账、红色文化创新等方式,为江口村的“三变”改革注入了新动能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青春的力量正悄然绽放。江口村的改变,只是一个开始…
通讯员:姚黎、蒲雨露
文字:吴仪、郑宇
摄影:王浩、魏美香